0086-15216669995

新闻资讯

Company News

首页 > 新闻资讯 > 饮料灌装封口:多环节把控筑牢品质安全防线

饮料灌装封口:多环节把控筑牢品质安全防线

饮料灌装封口:多环节把控筑牢品质安全防线     


随着夏日饮品消费旺季来临,饮料生产企业迎来产销高峰。作为保障饮料品质与保质期的关键环节,灌装封口工艺的规范性备受关注。业内专家提醒,需从设备调试、材料适配、操作规范等多方面严格把控,防范漏液、变质等问题,守护消费者健康。

设备精准调试是首要前提。灌装封口机需定期校准参数,确保灌装量误差控制在行业标准内(通常≤±2%),避免因计量不准导致成本浪费或消费者权益受损。同时,需重点检查封口模具与瓶口的贴合度,若模具磨损或对位偏差,易出现封口不严。某饮料厂近期因未及时更换老化模具,导致批次产品漏液率超 5%,最终全部召回返工,造成不小损失。
包装材料适配性不容忽视。不同材质的瓶身与瓶盖需搭配匹配的封口工艺:PET 瓶常用热封或旋盖封口,玻璃瓶则多采用压盖或皇冠盖封口。若材料与工艺不匹配,易引发密封失效。例如,部分企业使用回收 PET 瓶时,未根据瓶身厚度调整热封温度,导致封口处出现变形、开裂,增加微生物污染风险。此外,瓶盖密封圈的材质需符合食品级标准,避免高温下释放有害物质。
操作规范与卫生管理是核心。灌装前需对空瓶、瓶盖进行彻底清洗消毒,确保无菌状态;灌装过程中,饮料温度需严格控制 —— 热灌装饮品(如茶饮料)温度通常维持在 85-95℃,利用高温实现二次杀菌,冷灌装则需在无菌车间内完成,防止环境微生物侵入。同时,操作人员需定期手部消毒、穿戴无菌工作服,避免人为污染。某检测机构近期抽检发现,某小型饮料厂因未落实无菌操作,部分产品封口后微生物指标超标,被责令停产整改。
后续抽检与维护同样关键。企业需建立批次抽检制度,通过密封性测试(如负压法、浸水观察法)排查漏液产品;定期对灌装封口设备进行拆解清洁,清除残留饮料污渍,防止细菌滋生。业内人士强调,只有将注意事项落实到每个生产环节,才能从源头保障饮料安全,助力行业健康发展。

冀公网安备 13010502001620号